Vitalik 的合并后以太坊蓝图 (2):目标达成 10 万 TPS、重拾 Plasma 链外扩展

随着以太坊成功完成了备受瞩目的合并升级,社群正将目光转向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蓝图。以太坊共同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在最新文章中,深入探讨了以太坊的未来规模扩展策略,特别是其称为激增的阶段The Surge。这篇文章探讨了该阶段的目标、挑战以及已取得的进展,并对未来的技术革新进行了展望。

(Vitalik 的合并后以太坊蓝图 (1) 考虑修改共识提高最终确认速度)

Table of Contents

Toggle以太坊扩展蓝图:从分片到二层解决方案

自以太坊成立以来,其规模扩展路线图一直包含两条主要策略。早期的重点是分片技术(sharding),即让每个节点只需验证和储存区块链中的一小部分交易,而不是整个区块链的所有交易。后来,二层协议 (Layer 2) 的概念逐渐兴起,这些协议建立在以太坊之上,将大部分数据和计算移到主链之外,借此提升效率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这两条路径最终融合,形成了以太坊当前以Rollup技术为核心的扩展策略。

广告 内文未完请往下卷动激增:以 Rollup 为核心的扩展阶段

激增是以太坊当前扩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,其核心理念是让以太坊的第一层 (L1) 专注于成为稳定且去中心化的基础层,而让第二层 (L2) 负责扩展生态系统的能力。Buterin 形容这种分工就像法律体系 (L1) 一样,其主要职能是维护秩序,而企业家 (L2) 则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。

激增蓝图 (Vitlaik)

在 2023 年,激增阶段取得了显着进展,包括实施 EIP4844 blobs 增加 L1 的数据频宽,以及多个 Rollup 协议进入首个部署阶段。以 Rollup 为核心的扩展策略旨在透过不同的 L2 协议实现分片效果,每个 L2 区块链 (或分片) 拥有自己的内部规则与逻辑。

以太坊正在挑战可扩展性三难困境

Vitalik 提到了 2017 年首次提出的可扩展性三难困境,即在去中心化、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之间存在矛盾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系统通常只能优化其中的两个属性。为了突破这个困境,Buterin 强调了数据可用性抽样 (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) 和 SNARKs 等技术的关键作用,这些技术允许节点在只下载少量数据的情况下,验证大规模的数据可用性和计算步骤。

区块链三角不可能核心目标:实现 100000 TPS 并保持去中心化

在激增阶段,以太坊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至每秒处理超过 100000 笔交易 (TPS),并确保以太坊保持去中心化和稳定性。同时,部分 L2 解决方案将完全继承以太坊的核心属性,例如去信任性、开放性和抗审查性。此外,Vitalik 还强调了 L2 之间最大化互操作性的必要性,让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看起来像一个统一的整体,而不是许多不同的区块链。

数据可用性抽样的进展:PeerDAS 的推出

2024 年,以太坊推出了一项名为 PeerDAS 的技术,这是激增阶段的重要进展之一。PeerDAS 旨在增加以太坊的数据频宽,并保持去中心化。这项技术通过让每个节点只需下载和验证小部分数据,来提升整体数据可用性。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步实施,以太坊的交易处理能力将达到约 58000 TPS。

数据压缩:进一步提升效率

除了增加数据频宽之外,以太坊还在探索数据压缩技术,这将减少每笔交易所占用的数据空间。例如,Vitalik 提到可以将以太坊地址替换为较短的指标 (pointers),并使用签名聚合技术来减少交易数据量。这些技术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以太坊的可扩展性。

ByBit官网

Vitalik 的合并后以太坊蓝图 (2):目标达成 10 万 TPS、重拾 Plasma 链外扩展通用 Plasma 技术:推动链外扩展

Vitalik 也重新审视了 Plasma 技术,这是一种区块链链外扩展解决方案。与 Rollup 不同,Plasma 将数据储存在链外,并使用 Merkle 证明验证交易。虽然早期的 Plasma 方案仅限于简单的支付应用,但随着 SNARK 技术的整合,Plasma 现在变得更具通用性,可以处理更广泛的资产和应用。

L2 证明系统的成熟:迈向完全去信任的解决方案

当前,大多数 Rollup 协议还不是真正的去信任系统,往往依赖于安全委员会来防止恶意交易。Vitalik 指出,未来的目标是完全依赖加密证明系统,如 ZKSNARKs,从而消除对第三方干预的依赖,达到真正的去信任状态。

L2 间互操作性:打造统一的以太坊生态系统

Vitalik 强调,L2 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挑战。当前,将资产从 L1 转移到 L2 或 L2 之间往往需要信任中心化的桥梁,这破坏了以太坊去中心化的理念。未来,Vitalik 提出了多种改善互操作性的方案,如链特定地址 (Chainspecific addresses) 和轻客户端技术 (Light clients),这些技术将简化跨链操作,并提升整体用户体验。

L1 执行能力的扩展:为未来保留弹性

尽管 L2 的成功是以太坊未来的关键,但扩展 L1 的执行能力仍然至关重要。Vitalik 指出,如果 L2 出现故障,用户仍需要透过 L1 撤回资产。因此,L1 需要保持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潜在的紧急情况。此外,提升 L1 的效能将增强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
随着以太坊激增阶段的推进,该生态系统正在稳步迈向大规模的扩展。Vitalik 详细阐述了未来技术发展的路径,并强调会在确保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前提下,实现每秒数十万笔交易处理的目标。虽然挑战依然存在,但也显示着以太坊社群正不断朝着这一宏大目标迈进。

L2PlasmaTPSVitalik 衍伸阅读